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案PPT课件
- 软件:PowerPoint及兼容WPS
- PPT格式:PPT源文件可编辑修改
- PPT大小:0.94 MB
- PPT比例: 宽屏16:9
- PPT页数:17页
- PPT效果:动态模板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1935年10月写的一首诗,描写了红军长征的艰辛和胜利。这首诗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的第十一课,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长征的历史意义,感受诗人的豪迈情怀,学习诗歌的创作技巧。本教案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够朗读并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寓意,掌握七律的基本格律和韵律。
2. 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观看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感受长征的艰苦环境和红军的英勇精神,运用想象、联想、比喻等方法,欣赏和分析诗歌的语言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从诗歌中感悟到红军为了革命理想而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革命传统教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寓意,掌握七律的基本格律和韵律。
2. 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语言美,感受诗人的豪迈情怀。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长征路线图和相关视频,引导学生回顾长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长征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新课: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寓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形式,掌握七律的基本格律和韵律。重点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 诗题:《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共四句。长征是指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躲避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而进行的两万五千里的战略转移。这首诗是毛泽东在1935年10月写的,当时红军刚刚经过了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取得了重大胜利。这首诗表达了毛泽东对长征胜利的自信和对未来革命事业的展望。
- 诗意:这首诗以壮阔的笔触描绘了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和红军战士们的英勇奋斗。第一句“红军不怕远征难”,突出了红军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勇于前进的精神。第二句“万水千山只等闲”,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胜自然界各种困难的能力。第三句“五岭逶迤腾细浪”,描写了红军穿越五岭的壮丽景象,用“腾细浪”比喻红军像江河的波浪一样奔腾不息。第四句“乌蒙磅礴走泥丸”,写出了红军攻克乌蒙山的战斗场面,用“走泥丸”比喻乌蒙山在红军面前就像一颗泥球一样渺小。这首诗以高昂的语气,展现了红军长征的伟大成就和胜利前景。
- 诗歌的格律和韵律:这首诗是一首七律,遵循了平仄相间、押韵相同、对仗工整的规则。每句七个字,第一、二句为上片,第三、四句为下片。上下片分别押韵,上片押“难”韵,下片押“丸”韵。每句都有两个对仗,分别是“红军-万水”,“不怕-只等”,“五岭-乌蒙”,“逶迤-磅礴”。这样的格律和韵律使得诗歌既有规则性又有节奏感,既有对称美又有音乐美。
3. 拓展新课:通过让学生模仿诗歌的形式和内容,创作自己的长征诗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4. 总结新课:通过复习诗歌的内容和寓意,概括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让学生感受到诗人对长征的豪迈情怀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5. 布置作业:让学生背诵并默写诗歌,同时收集和了解更多关于长征的历史资料和文学作品,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和文化素养。
这套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案PPT课件属于内容型,已包含实质内容,可直接使用!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够朗读并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寓意,掌握七律的基本格律和韵律。
2. 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观看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感受长征的艰苦环境和红军的英勇精神,运用想象、联想、比喻等方法,欣赏和分析诗歌的语言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从诗歌中感悟到红军为了革命理想而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革命传统教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寓意,掌握七律的基本格律和韵律。
2. 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语言美,感受诗人的豪迈情怀。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长征路线图和相关视频,引导学生回顾长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长征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新课: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寓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形式,掌握七律的基本格律和韵律。重点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 诗题:《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共四句。长征是指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躲避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而进行的两万五千里的战略转移。这首诗是毛泽东在1935年10月写的,当时红军刚刚经过了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取得了重大胜利。这首诗表达了毛泽东对长征胜利的自信和对未来革命事业的展望。
- 诗意:这首诗以壮阔的笔触描绘了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和红军战士们的英勇奋斗。第一句“红军不怕远征难”,突出了红军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勇于前进的精神。第二句“万水千山只等闲”,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胜自然界各种困难的能力。第三句“五岭逶迤腾细浪”,描写了红军穿越五岭的壮丽景象,用“腾细浪”比喻红军像江河的波浪一样奔腾不息。第四句“乌蒙磅礴走泥丸”,写出了红军攻克乌蒙山的战斗场面,用“走泥丸”比喻乌蒙山在红军面前就像一颗泥球一样渺小。这首诗以高昂的语气,展现了红军长征的伟大成就和胜利前景。
- 诗歌的格律和韵律:这首诗是一首七律,遵循了平仄相间、押韵相同、对仗工整的规则。每句七个字,第一、二句为上片,第三、四句为下片。上下片分别押韵,上片押“难”韵,下片押“丸”韵。每句都有两个对仗,分别是“红军-万水”,“不怕-只等”,“五岭-乌蒙”,“逶迤-磅礴”。这样的格律和韵律使得诗歌既有规则性又有节奏感,既有对称美又有音乐美。
3. 拓展新课:通过让学生模仿诗歌的形式和内容,创作自己的长征诗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4. 总结新课:通过复习诗歌的内容和寓意,概括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让学生感受到诗人对长征的豪迈情怀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5. 布置作业:让学生背诵并默写诗歌,同时收集和了解更多关于长征的历史资料和文学作品,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和文化素养。
这套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案PPT课件属于内容型,已包含实质内容,可直接使用!
超人办公网是一家办公文档资源站,PPT文档资源均来自用户分享,如果损害了你的权利,请联系邮箱我们处理
推荐专题
╳
知道了